重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耀中浦东校区学子尽显风采

作者:杨华,中学部中文主任;白维维老师,小学部中文教师;唐颖老师,中学部中国研习教研组长

# 耀中的学习原则:

我们知道,自己身处国际社区。因此,我们重视文化理解,通晓多种语言,具备全球公民意识。

名为“境外学生看浦东”的中国文化才艺表演大赛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今年的重点文化项目,旨在促进与国际学校间的交流,提高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比赛吸引了浦东地区所有国际学校、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积极参与。

二年级的张宇铠、许乾健和顾秋榕同学,八年级的伍文迪、沙凯和陈江丽卿同学,代表我们浦东校区参加了本次比赛,一路过关斩将闯进了决赛。祝贺他们!在这里,我们也想通过他们的指导老师口述,来分享背后的故事:

在小学部,我们通过“寻找身边的植物”的活动, 让学生认识了芦苇。在中国研习课上,我们给学生普及了芦苇的知识,比如习性、特征等等。通过对芦苇的更深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到芦苇这种常见的植物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比如芦苇的叶子可以包粽子,芦苇的杆子可以编织很多生活用品。

为此,我们在二年级的中国研习课上给学生详细介绍了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编织。而且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互动活动,学生了解了其重要意义,更是让学生有机会跟着芦苇编织的非遗传承人90多岁的庄金生老爷爷学习用芦苇叶编织小马。虽然芦苇编织不是那么简单,但是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亲自动手尝试。同时,我们的学生回家也将非遗项目介绍给自己的家长。一些热心的家长还录制了视频表达了他们的感受。

在二年级B班,张宇铠,许乾健和顾秋榕三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出了“芦苇编织”的情景剧,来宣传这个非遗项目。令人欣喜的是,这三位学生的表演,在上海浦东新区“境外学生看浦东”中文风采活动中脱颖而出,闯入决赛。

—— 白维维老师,小学部中文教师

在八年级三位同学录制的参赛视频中,他们不仅叙述、展示了古船模型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玉琪先生带领的团队,来世纪公园校区给八年级学生授课、指导每个学生制作沙船模型的精彩经过,还有感而发地创作、吟诵了诗歌一首。在原创诗中,学生表达了对古船制作技艺以及上海浦江两岸飞速发展的惊叹,同时也抒发了对上海这座城市浓厚的喜爱之情。他们代表了生活在上海外籍学子们的共同心声。

——唐颖老师,中学部中国研习教研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