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SE Y11 CFL沈欣雨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中国房地产大亨王健林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句话,当时这句话无疑遭到了一些质疑,因为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教育。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嫁给了一个不是很富有但才华横溢的书生,贾宝玉的父亲虽然能世袭官位但还是希望自己能通过科举从政,贾宝玉的父亲整天督促他好好读四书五经,最终贾宝玉也在科举中考出了出色成绩,“归还”了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类似地,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一个穷书生,因为次次科举都没有考好,精神开始崩溃,在他终于中了举人时,变得疯疯癫癫。可以看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读书都是“正道”。那么,现在读书还是“正道”吗?

 

先不说什么马云,王健林,乔布斯,就看看我身边的亲人。我的太奶奶,也就是我外公的母亲,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县,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在这种穷乡僻壤里,一个女孩子没什么出路,万幸我的太奶奶还有几分姿色,在12岁时就进了当地的越剧班子,开始练功。15岁时,她成了越剧班子里的头牌,在绍兴、宁波、杭州等地巡演,等她的名气响了,她摇身一变,从土里土气的“尹仙风”成为了在上海浙东大剧院的“尹树春”。1956年大西北开发,兰州市委书记来上海找能为西北的农民工提供文化娱乐的戏班子,正好看中了我太奶奶的“树春越剧戏班子”。虽然能被选中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兰州的情况非常艰苦,寸草不生,天气干燥,常年缺水,土地上都积着一寸灰,没有大米吃,只能粗粮。太奶奶在兰州一呆就呆了二十三年,在文化大革命时饱受风霜。1979年,她率越剧团重返上海,在两年后的一场演出中,脑溢血突发,在舞台上结束一生。

 

如果当年她有机会,有条件受教育,那么她肯定不会当个戏子,更不会闯到上海。读书读多了,知道的也多了,做起事来就会变得束手束脚的,这个不敢做,那个不敢做。我爸爸就经常这样说我爷爷。我爷爷算是中国很早的大学生,妥妥的读书人,毕业后老老实实的在工厂工作,脑子比较机灵,被提拔为厂长。那时,爷爷的收入算是数一数二了,但是他不敢花钱,工资大部分都存到银行里,能不动就不动。后来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爷爷存的钱也都不值钱了。

 

既然读书只是使人变得束手束脚,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其实,我个人觉得,那些成功者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能力,胆量,和机遇的组合。任何一个都不可缺,能力可以自己提升,胆量可以锻炼,可机遇如何得呢?有些人恰好抓住了机遇,便飞黄腾达,有些人错过了机遇,便一贫如洗。读书不能使人飞黄腾达,却不需要有机遇,努力便可以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读书还是混社会,没有对错,就像有人愿意买彩票,有人愿意买保险,只是一个个人选择罢了。

IGCSE Y11 CFL 林诗涵 《小说写作》

老照片

白色的墙、白色的窗框、白色的大理石地板,还有这从窗上看也格外明显的的白发。在这养老院的个人单间里唯一的鲜艳也许就只剩这放在桌上的护工中午送来的苹果了。

“妈,那我就先回去了。” 儿子的话使我顿时回过了神儿,于是我转过头去看他。

“噢噢,好,你别管我这边儿了,快回去吧,也不早了,没准要赶不上晚饭呢。” 我有些吃力地朝站在门口的儿子摆了摆手。

随着“啪嗒——” 的关门声,这间小小的单人间又陷入了沉静。

可能是那一瞬间想起了什么,我伸手去开床头柜的第二个抽屉,我默默拿起了一叠我之前收在糖果盒子里的老照片,看着全家福中的儿子刚出社会的模样,倍感欣慰。他一直都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啊……

哎,但就是他这近几年老是不让自己有片刻歇息,工作也是一天比一天忙,这个月估计只能来这么一次了,这都还没说上几句话呢……不过也没办法,自从半年前我住进这养老院后这开销就变大了不少,而且孙子们也快上中学了,这补习不跟上可不行。虽然偶尔也想劝劝他不要过于劳累自己,但这孩子果真是像他爸,一样地固执不听劝。

想着,我不禁眯起眼睛摇了摇头,手上拿起另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年轻男子是孩子的父亲,是我那在半年前就留下我先离去的先生。即使眉头紧锁,没有丝毫笑容,但也不难看出他当时的桃花运肯定不浅。

说起我这老伴儿呢,只能说他这性格从年轻时认识他开始就这样了。可能是他这皮囊生得实在是俊,即使这性格不讨喜,那在当年也是有许多小姑娘芳心暗许的。但我可不是其中一个,要说起来的话,我跟他十分地不对付,而且还是因为很无聊的原因。

以前那考试考不好在学校可是要被老师打手掌心子的,更加惨的回家还要被家长骂一顿。虽然家里家境还算可以,加上我是唯一的女儿,所以请老师上到家里来补补习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我就是怎么都不愿意学,总想着往外跑去找小姐妹儿玩当时流行的纸娃娃。那次有个小测验我只考了个位数,那把家长和老师气得简直就差把我吊起来打了。后来我怕了,就好好学习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最后的那场考试中得了一个不错的名次,我正想着晚上可以给爸妈一个好的交代了,结果班主任突然找上了我说我有作弊的嫌疑,抄的答案还是我那面瘫老伴儿的!真是给我气得……但具体的情况早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前几年听他这当事人抱怨过,说我因为这事儿就看他不顺眼,甚至故意在他上课打瞌睡的时候打小报告。现在想想,我那完全是迁怒,毕竟当年可没有什么监控摄像头给我作证,跟老师解释还得被当成是顶嘴。

“哎……” 也许是回忆起了当时的委屈,我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记得我有留着结婚时的照片来着呢?这么想着,我稍稍翻找了一下,果真让我找着了。 照片中的男女看着是多么地年轻又充满着美好啊……虽然自个儿怎么说有些奇怪,但这可不就是般配呢。咱俩这年轻时的样子要放在现在应该也能算是他们年轻人说的俊男美女了。我怀念地摸了摸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在老伴儿去世后这玩意儿就时不时地进入我的视线。

后来我们怎么好上的,现如今也想不通,可能是我们终于发现了彼此的优点,又或者是……是什么来着啊。不过这些倒也不重要,我记的比较清晰的是怀着儿子时的事。那时他实在是体贴得让人不适应,而后,孩子顺利生下来后才让他稍微不那么过度地保护。

正想着我拿出了第一次抱孙子的时候儿子给拍的照片,这孩子小时候就是可爱啊……再说了这第一个孙子长得尤其像他爸爸,可能是因为这样,老伴儿一直说我比较偏心他……

“砰砰” 这样响着,门慢慢被推开了。

“快到散步时间了噢,我来带您。” 看进来的是往常的那个护工小姐,我笑着点了点头。

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老照片放回了盒子里,盖好后放进了床头柜的第二个抽屉。

我特意给窗留了一小缝儿通风,没想到这风一吹我猛地打了一个哆嗦。

“看来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我喃喃自语道。

“是啊,最近天气也冷了,这晚上也来得快,啊!我给您带条毯子吧。” 她像是想到了什么,急忙转过身去拿毯子,嘴里对我说着关心的话。我知道,这是她的工作,但尽管如此我也感到心中升起一丝温暖。我再次转过头去看窗外,此时这黄昏的太阳已把房间整个照红,连我那透露着沧桑的白发也被染得像是桌上的苹果一样红。

在我怀念着过去的时候,时间也仍然在流逝。儿子不知道已经到家了没有,孙子们学校应该已经放学了吧,老伴儿要是还在的话应该已经打算睡下了吧。已经……

“已经是黄昏了啊……”

 

IGCSE Y11 CFL 李欣妍——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世上真的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吗?

我常听到的,反而是另一句话:针不扎到你身上,你根本不知道有多痛。当别人遭受痛苦,这个人所经历的事、所身处的环境、所存在的身体状态,都是我们没有的。人的痛苦或愉悦,都是环境、身体、精神境界等各种元素的共同赐予。鲁迅先生早就看明白了这件事,看透了“感同身受”的虚伪性。

人生在世,有千千万万种活法,没有完全感同身受的事情。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遍电视剧,小女孩的奶奶去世,满心伤悲的她马不停蹄奔赴老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如宴请般的欢畅。父亲、大伯、姑妈们开心地一起喝酒、打牌,宴客们品尝着美食,其乐融融,一派和气。小辈们都不懂,甚至咒骂大人们不近人情。我也跟着义愤填膺。但在大伯回来后,宾客散尽,父辈们的悲伤才完全地释放出来,父亲抱着大伯蜷着身子哭泣。藏着成年人心底的情绪,别人永远无法设身处地理解。

就如同前些日子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虐猫的视频,瞬间震惊得无以复加,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我无法理解一个孩子是如何能从折磨弱小的生灵中获得喜悦和快感,而砸在猫身上的那块砖头也像是砸在了我身上,像快要咽气了一般。但即便这样也不是感同身受,它定比我痛百倍、千倍。我趴在妈妈身上哭,哽咽着把缘由复述了一遍。见我哭个不停,她眼眶也红了“小孩子啊,就是这么的同情心泛滥,世界上很多恶你是看不见的,哪只这些啊。” 我心底知道她并不是因为理解我而哭,更不明白她那句话的用意。但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即使人的情绪即使不相通,也是需要相互支撑的。

我们不是圣人,不能普爱众生,在自我精神或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很难再有精神和能力去关怀和共情他人。人与人的人生轨迹不会重叠,只会短暂的相交。给予他人容忍,空间,以及适当的帮助足矣。

所以即使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也不必觉得他们吵闹。

IGCSE Y11 CFL 小说创作《明灯》-方婕妤

明灯

     在一块无人知晓的空间里,有这么一搜小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漂泊着。这里光线昏暗,唯一的光源来自船上人双手捧着的一盏孔明灯。哦,不要被他的外表骗了哦,他虽看上去像个青年,但却已经在这艘小船上飘荡了一千多年,是这片水域的守护者。

金黄色的灯光点亮了青年蓝宝石般的双眸,若是仔细点看说不定还能捕捉到本不该出现在这片黑暗中的一丝情感。这里只有永无止尽的黑夜,但青年手里长久不灭的孔明灯却能照亮周遭的水面。青年身穿白色燕尾服,头顶戴着高白色礼帽,与这片黑格格不入。灯光反射在水面的波纹,小船不论漂到哪,它的周遭都在闪烁着金光。水呈碧蓝色,混杂着少许淡绿。水面上看似风平浪静,面下却暗流涌动。这里处于生死之间,没有生物也没有死物,只有存在。虽说这里没有岸,但却始终有一个码头。码头突秃的立在水面上,四周被水环绕着,时刻准备迎接客人。青年的工作很简单,他是一个送客的人。

这天青年一如往常的站立在船头,用孔明灯去照亮黑暗。忽然,水底开始泛着一种金色的光辉,小船行驶的方向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动。整片水域都透着微微的光。青年知道,有客人来了。这是青年接待的第三位客人。发亮的水面让前方一个小型木质码头格外突出。借着水面的微光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个人影悄无声息的落在了上方。很快,小船遍靠码头停下了。透过孔明灯的光他能清楚的看清眼前人的样貌。

那是一个不到12岁的小男孩。男孩的黑发杂乱,黑色的眸里像深不见底的深渊。青年熟练的摘下礼貌深深一鞠躬,后伸出一只手协助客人上了小船。男孩一只脚踏进船上的那刻起,水上忽的冒出许多方形物体,一个接着一个的从水下探出,漂浮在面上。青年等男孩在船后安稳的坐下,便转身轻轻的吹了一下手中的灯。瞬间,漂浮的物体接二连三的点亮了。那是数多的孔明灯。它们排成了两条线在两侧为小船照亮了前方的路。小船沿着孔明灯设好的路线缓缓前进。客人坐在船尾,双手搭在船的左侧边沿,低着头静静地看着擦过小船的一盏盏灯。

孔明灯的光明亮而温柔,填满了客人眼里那片空荡荡的黑暗。他没舍得把目光移开,但没多久余光捕捉到了水面上的小小动静。他抬眼望去。这一望脸上的表情终于有了些许变化,从面无表情,到稍稍睁大了双眼。

男孩看到的是跳跃在水上的细小水柱,且不止一根。许多水柱穿梭在面上,来去自如,仿佛都拥有生命体。它们随着小船移动的方向跳跃,落水前会先在空中摆出古古怪怪的形状。青年站在船头但目光同样落在一旁的水秀。他把手中的灯向水面靠拢。在青年手中灯的照亮下,水柱越跳越高,形状也开始有变化。船上除了水柱在一旁跳落时清脆的水声外没有别的声响。从抽象派,逐渐的到开始有熟悉的人影。水柱勾勒出的线条源源不断。像走马灯与电影的联合,他们探进了男孩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望,把画面播映了出来。

男孩看着眼前水柱勾勒出本该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他从刚出生被一位年轻女士抱着,到最后女士看着男孩长大自己也慢慢老去。男孩的母亲寸步不离。小男孩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些画面,空洞的黑眸终于有了丝微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久久没有流出来。这是男孩渴望拥有的人生,水秀带领他重新走了一遍。只是这一遍男孩没有在四岁车祸中失去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在11岁时因体弱多病去世。他完整的在母亲的陪伴下走过了一生。

水秀播放了很久,但在这样的空间内没有时间的概念。当最后一根水柱落下,水面恢复到了以往的平静。男孩嘴角微微上扬,转头看向自始至终站在船头的青年。青年没有回头。小船虽然还在行驶,但两侧的灯光逐渐暗下,在不久后便无声的熄灭了。周遭再一次的被黑暗笼罩,唯独青年手里的孔明灯还微弱的发着光。等青年再回头小男孩已经消失了。

那是青年送走的第三位愿望。他知道男孩的本体早已不在,唯独他的愿望挣扎了许久,最后卡在了生与死之间。有缘找到这里的心愿并不多,只有前世遭遇不幸并始终心存善意的人才有可能会被送来此处,算是对他们的一种补偿。而青年的任务就是送走这些强烈的心愿,祝他们的本体来世不再受命运的折磨。青年在这里工作许久,只有遇到过三位客人。

男孩走后,青年一如既往的站在船头,双手捧着孔明灯,照亮船周的黑暗等待着他的下一位客人。

IGCSE Y11 CFL 姚承楷《黄昏随想》

黄昏

       一天,从万物复苏的早晨,到阳光高照的正午,再到光影斑驳的昏黄,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美好。人,就如同天一样,从童真的孩子变成风华正茂的成人,最后再不可避免的衰老,如同黄昏般留下生命最后的绽放,最后黑夜般的万籁俱寂。

人类文明,一个从婴儿时期过度到少年时期的幼小文明,正在努力的迈向他春风得意的未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未来。相比人类不到14万年的发展,许多动物昆虫,如蜜蜂,已经经历了超3亿年的进化,完全适应并依赖于地球的环境。蜜蜂已经完全开发了他们自己的潜能和社会模式,以一种超出人类理解的生物学的方式构造这属于他们的世界。可以说,蜜蜂进化到了他们物种的尽头。人类,依靠着自己硕大的脑容量和群体意识,一步一步从野蛮的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在的消息社会。这巨大的过程,却只短短的消耗了人类14万年的时间。但是,未来会如何?我们难以想象。

幻想一下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宇宙飞船仔着人类去开拓殖民其他星系,开采资源,在各个星球上建起直通天际的钢铁城市,可谓是让人看着就兴奋不已。但诺仔细想想,这背后人类所做还不是永无止境的开采并消耗,如同细菌一般侵蚀这一个又一个星球?

考虑着我们现代的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工作时间在不断减少,休闲娱乐却不断增加,试想一下在500年后的未来,人们全都变成了好吃懒做的人。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其强大的计算能力的确是能代替人类在许多岗位上。就如同刘慈欣的 ‘赡养上帝’ 里, 外星种族随着其文明的衰退,最终各个都变成了依赖机器人生活的个体。或许在未来,人类会迎来相似的结局,最终沉寂在其黄昏里。

不可否认,人类社会是伟大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整体。随着人类在未来的生物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进化,或许人类在某一天能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科技的发展虽然腐蚀着这个星球,但或许有一天科技能和大自然共存,毕竟科学存在的初衷就是解释大自然。

但是每个文明都会面临其黄昏,人类文明也是如此。黄昏过去,新的一天的到来,使昨天的痕迹不复存在,但希望人类能在历史的长河上,留下属于他们的脚印。

CAL 6 – 崔有辰 《用颜色写首诗》

假如空气有颜色,

那么世界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

 

春天的空气是粉色的,

鲜花盛开,

到处弥漫着烂漫的暖意。

 

夏天的空气是红色的,

骄阳烈日,

到处充满着似火的热情。

 

秋天的空气是黄色的,

果实累累,

到处传递着收获的喜讯。

 

冬天的空气是白色的,

银装素裹,

到处散发着纯洁的气息。

CAL-L4 Skylah-Rose Stuurman 孙丽 Y9B 《耀中国际学校世纪公园》

耀中是一个国际学校。耀中国际学校提供国际课程、双语教育、中西文化教育和全人教育。这里有优秀的老师。学生和老师都来自世界各地。耀中有全上海最优秀的老师。上海耀中国际学校世纪公园校区位于世纪公园的西南面。

耀中有许多优秀的设施,你一定会喜欢这里。设计科学教室里有各种工具,学生可以在这里设计和制作不同的作品。音乐教室有不同的乐器,学生可以在这里编曲。体育馆有各种的体育用品,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做各种运动,还有比赛。礼堂有座位、控制台和灯光,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看表演。操场和足球场有球门和跑道,学生们可以在这里踢足球和比赛。实验室有各种实验用品,学生可以在这里做实验。美术教室有美术用品,学生可以在这里画画。图书馆有跟多书。比如:英文书、中文书,等。学生可以在这里做作业和读书。办公室里有很多工作人员。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告诉我们要去哪里上课,给父母打电话和了解学校的信息。餐厅里有不同的食物。比如:中餐、西餐、来自不同的国家食物。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吃饭。

欢迎你来世纪公园校区做客!世纪公园校区优秀的老师们、美味的食物、全人教育、各种有意思的活动和多样的文化。相信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