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节的千古名句。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在Y5的中国研习课的课堂上,响起了这深情的朗诵声。

在这个主题的中国研习课上,同学们第一次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晋国的大臣介子推为了保护王子重耳,在他饥饿难耐之际,割下自己腿部的肉让王子果腹。当王子要感谢重恩时,介子推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希望您将来能成为一个清明的国君。”重耳在十余年后果然成为了晋国的国君,他感谢介子推当年的恩情,但介子推并不想居功自傲。在重重的阴差阳错之后,介子推及他的老母被烧死在山上,重耳悲痛欲绝,下令这一天无烟火,吃寒食,并取名为“清明节”。教室里寂静无声,同学们都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被介子推的忠诚所打动,他们被重耳的重恩情所打动,他们没想到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动人的故事。他们急于想了解更多的清明习俗,随着一张张ppt的展示,孩子们的眼睛闪动着求知的光:原来在清明节人们会为故去的亲人扫墓,人们会在清明节荡秋千、踏青、扫墓、放风筝、吃青团……每年的4月4日、4月5日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呈现,不再是一翻而过的日历,同学们知道了这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内涵。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脆的童音再度响起,如林籁泉韵!

 

Y5D中文教师——华枫